期刊简介

《现代中西医结合》(旬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各专家编委严把学术关、质量关的前提下,重点刊登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强的医学论文,把"面向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先进性、实效性,使临床医护人员了解医学各专业学科的新发展,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办刊宗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88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283/R

邮发代号: 18-16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河北省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奖(第六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河北省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奖(第六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第20期文章
  • 小儿喉尖锐湿疣5例误诊分析

    对我院1988年以来的5例临床、病理误诊为幼年性喉乳头状瘤的喉尖锐湿疣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文献回顾,认为忽视病史是小儿喉尖锐湿疣误诊为幼年性喉乳头状瘤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军;叶英 刊期: 2002- 20

  • 新形势下对医院药师工作的认识及其发展方向

    过去,在医药一体的传统医疗模式下,药师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的发挥,以至于许多人只知有医生和护士,而忽略了药师的存在.而在西方国家,药师与医师、律师一样出名.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行,医疗保险事业的社会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离,药师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日趋体现.......

    作者:杨大为;朱朝霞 刊期: 2002- 20

  • 浅淡门诊药房与治疗室之间的协调

    门诊药房与治疗室都是直接面对患者的窗口,是反映一个医院整体素质、工作质量的镜子,也是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地方.有些纠纷由医务人员言语不当引起,只要稍在语言、行动上注意一下,就完全可以避免.例如,处方上的剂量与治疗笺上的剂量不符,多是处方上的剂量小,如果治疗室护士认为是药房给药失误,让患者去药房询问,患者往往情绪失控,可能沟通失败,发生争吵,将影响医院的声誉、效益,也影响药房工作人员情绪.药房工作人员......

    作者:何芳 刊期: 2002- 20

  • 基层中医院模式病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体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已在我国众多医院开展.为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我院从1999年初在内科和肛肠科率先建立了2个模式病房.现将2年来模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杨丽云 刊期: 2002- 20

  • 结核性胸膜炎的细胞学观察

    胸膜炎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是感染性胸膜炎,而在感染性胸膜炎中又以结核性为多见[1],但结核性胸膜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病例,胸水中除有红细胞外,还有大量的淋巴细胞,间皮细胞则少见,有别于一般胸水,在查阅复习文献的基础上,拟诊为结核性胸膜炎.为了证明这一点,笔者重新观察了部分诊断明确、经临床治愈病例的细胞学涂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德文 刊期: 2002- 20

  •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领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评价

    目的:了解胸心血管外科领域临床治疗试验论文撰写的现状.方法:按Cochrane手册的标准用手工检索的方法调查了和1994-1999年的临床研究论文.结果:检出近6年论文共1570篇,其中临床试验论文931篇(59.3%),随机对照试验(RCTs)论文41篇(4.4%),临床对照试验(CCTs)论文105篇(11.3%).论文825篇,其中临床试验论文594篇(72.0%),RCTs)论文34篇(5......

    作者:寇瑛琍;李一松;周桥 刊期: 2002- 20

  • 论中医遗传学的分科切入

    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的金字塔,现代遗传学和医学各科的前沿研究均已经达到了分子生物学水平.古老的中医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也应借助于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使分子生物学的成果能为我所用.为使中医基础研究有新的突破,中医遗传学[1]就应高起点地跨入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在这方面已经做的工作较少,应努力开拓新的领域,拓展新思路,选择从药理遗传学、免疫遗传学、生化遗传学、神经遗传学、人类遗传学等方......

    作者:王米渠;吴斌;严石林;冯韧;李炜弘;高泓;陈芳敏;高锋;袁世宏 刊期: 200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