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现代中西医结合》(旬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和各专家编委严把学术关、质量关的前提下,重点刊登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强的医学论文,把"面向临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先进性、实效性,使临床医护人员了解医学各专业学科的新发展,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办刊宗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8-88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283/R

邮发代号: 18-167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河北省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奖(第六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杂志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河北省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奖(第六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第10期文章
  • 碘伏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导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需行导尿术时应用0.5%碘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降低导尿术的并发症寻找更合适的途径。方法将重症监护室需行导尿术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常规应用石蜡油进行导尿;观察组44例应用0.5%碘伏进行导尿。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尿道黏膜损伤、疼痛程度、尿路感染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疼痛程......

    作者:谢海娟 刊期: 2015- 10

  • 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寻求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治疗1个疗程(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取调查问卷等方法随访患者3个月,对比观察2组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并发症和残余腰腿疼以及腰腿疼复发情况,分析2......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 10

  • 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通过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L-90量表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度、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张晓菊;曾霞 刊期: 2015- 10

  • 间充质干细胞归巢与胃癌发生关系探讨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是干细胞的2个基本特征。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为所在器官组织中细胞的潜能。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起源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加深,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胃癌可能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胃癌细胞中可能存在胃癌干细胞(GCSC)。但由于缺乏特异性表面标志物,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技术分离出人GCS......

    作者:李海文;赵自明;任金玲;林钟宇;赵金媛;赖秋华;曾进浩;潘华峰 刊期: 2015- 10

  • 肱骨干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研究现状

    肱骨干骨折是四肢骨折常见类型,由于上肢肩、肘关节复合远动的原因,肱骨抗旋转应力负担较大,若固定不稳定,骨折端分离趋势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因素之一。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后骨折不愈合率为15%~30%,肱骨干已成为长干状骨骨不连的高发部位[1-2]。目前临床对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治疗仍然是前外侧固定—不愈合—再前外侧固定+植骨的过程,此术式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较多,副损伤明显,一直以来没有较好的替代......

    作者:范红旗 刊期: 2015- 10

  • 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低氧诱导因子表达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许多研究阐述了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活性氧自由基过剩以及炎症反应等[1-3]。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局灶性脑缺血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核转录因子,能够诱导多种目的基因转录表达,在缺血性脑损伤的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HIF-1的表达与机体内环境氧浓度密切相关。现将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HIF......

    作者:胡亚丽;杨杰;庞茜茜 刊期: 2015- 10